所谓“勤能补拙”。
我们假设一条推文的浏览量是 2000,那么 5 条推文的浏览量就是 1 万,10 条就是 2 万。
对,大 V 是能随随便便发一条就能 2 万浏览。
但如果大 V 为了形象或者精益求精的态度,每天只发一条,而你每天发 10 条呢?
你=大 V。
如果了解经济学上“边际效用递减”的概念,你就能知道,对于新人来说,你的增长速度是比大V快的:你 10 个粉丝变 100 粉丝,翻了10倍;大 V 10万粉丝变 12 万粉丝,也仅仅是 1.2 倍,但对他的提升远没有 2000 变 2 万那么大,做内容又是件苦功夫,那他很可能会减少发推数量,转向做一些“边际效用”更大的操作,比如完善自己的 IP 形象/拓展线下交际。
而这对你来说,就是“后发者优势”。
我们要明白一点,除非你的品牌塑造已经非常成功,变成了平台离不开你而不是你离不开平台,否则在此之前,你都是给平台打工的。
你“勤劳”地打工,平台肯定是欢喜的。
在某些平台上,如果你短时间内发太多,确实可能给你限流。所以我们得确切地知道,每天发多少才会达到限流的程度。比如在 X 上,我会控制在一小时一条的程度。
这没什么好说的,依旧是关于“勤劳”,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。
但也不是说完全下死工夫就行的,你需要知道受众喜欢什么,别出心裁。
如果只是拿 AI 生成的机械文章不停灌水,那恐怕没人买账。
我会说:好的内容值得重复。
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: